黑龙江水利科技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科技成果

  • 竖缝式鱼道泥沙淤积对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丁天顺;廖奕涵;陈杰;旷谭昊;甯子豪;

    本研究针对竖缝式鱼道运行中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通过构建三维水动力和泥沙淤积地形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系统揭示了竖缝式鱼道泥沙淤积对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淤积对鱼道水力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泥沙淤积地形导致流场重构,表现为回流区面积大幅度缩减(同一断面上缩减了52%),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漩涡结构;泥沙淤积后池室中流速与紊动能均降低,在同一水深断面上分别降低了27%和40%。流态的恶化对鱼类上溯不利,流速和紊动能的适度弱化能减小鱼类能耗,但过度弱化可能会对鱼类洄游过程中的休息停留、能量消耗、识别水流等行为造成影响。因此,鱼道工程应结合周期性清淤与自适应流态调控技术,动态优化鱼道水力条件,以保证良好的过鱼效果。

    2025年07期 v.5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某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优化研究

    李丽;焦明东;

    合理成桥状态是斜拉桥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桥梁合理服役状态、、服役寿命有着较大的影响。依托某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文章首先分析了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总体思路和确定原则。基于最小弯曲能法获得初始索力,结果显示索力、主梁弯矩和位移均存在优化空间;然后基于影响矩阵法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结构应力进行对于斜拉索索力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斜拉桥索力满足受力要求,主梁弯矩和位移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能够满足斜拉桥服役要求。文章系统研究了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的初步计算和二次优化,对于未来类似项目合理成桥索力的设计、施工和监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7期 v.5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神经网络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哈长城市群土地利用模拟

    全佳宾;杜崇;

    依托1990—2020年间哈长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的数据基础,将神经网络与元胞自动机算法进行整合,预测该区域在2030年中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旨在为哈长城市群在未来阶段内的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分析依据与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结果显示:模拟结果在Kappa系数和FOM指数上均达标且精度较高,与2020年相比2030年哈长城市群建设用地有明显扩张趋势,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却明显缩减,其中耕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的面积最多,而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最少,主要是因为政策限制不得私自占用耕地林地等用于建设,部分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也说明了哈长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因此,未来应加强土地利用合理配置探索城市低碳发展的更优路径。

    2025年07期 v.53 13-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改进Transformer的水位预测模型

    李浩然;刘继;贾晓堂;

    气象和水文因素对水位和洪水的综合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今气候频繁变化的环境中。Transformer模型作为一种尖端的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模拟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并能够提取关键特征和进行水位预测。而人工智能方法(XAI)在提升对不同因素如何影响水位的理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改进的Transformer模型,通过集成稀疏注意力机制并引入非线性输出层到解码器模块。该变体模型被用于同时考虑气象和水文因素的水位多步预测。根据各种评估指标评价表明,变体模型在不同实验中的表现优于传统Transformer模型。基于XAI技术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气象因素对水位演变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气象因素。同时,XAI技术提供了某些预测的深度分析,有利于理解预测结果和评估预测的合理性。

    2025年07期 v.5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TOPSIS模型的凌源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评价研究

    景艳辉;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项目,对其运行管理绩效评价至关重要。文章从技术、经济、组织和安全成效的角度选择22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使用G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TOPSIS模型评价了2022年凌源市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状况,可以有效监督和激励相关管护人员,提高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7期 v.5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不同搅拌方式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李国庆;

    采用普通和振动两种搅拌方式,研究分析其对超高性能和普通水工混凝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振动搅拌能够明显改善C20、C30组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但对C40组的改善作用不明显;振动搅拌可以有效提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可塑性、流动性、内部纤维团聚和抗压强度,但会导致抗折强度的下降,这是因为振动搅拌能够促使颗粒更紧密地排列,增强材料的密实性和抗压能力,并对纤维的随机分布造成一定影响。

    2025年07期 v.5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水工混凝土侵蚀作用下力学特征及寿命预测研究

    文双峰;

    研究表明,侵蚀交替次数差异性下,不会改变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而侵蚀溶液浓度会造成试样应变曲线上形成有、无应力下降段的差异性。当侵蚀交替次数愈多或侵蚀溶液浓度愈高,试样应力水平愈低。当侵蚀交替超过30次或者溶液浓度超过60g/L,试样应力水平受削弱程度更显著。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计算得到浓度0 g/L试样组的使用寿命最长,围压5 MPa、30 MPa、45 MPa下相应使用寿命次数分别分布在77~248次、79~344次、154~546次。文章对侵蚀环境下水工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有所参考。

    2025年07期 v.5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水库土石坝背面混凝土表面渗流电阻率成像检测方法

    徐良;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准确识别深层渗流路径问题,文章以水库土石坝背面混凝土为例,对表面渗流电阻率成像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水库土石坝背面混凝土表面渗流电阻率成像理论基础的概述,对具体成像检测流程进行概括总结,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说明,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检测精度,可降低成本,具有良好实用性。

    2025年07期 v.5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技术论坛

  • 石墨尾砂-玄武岩纤维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研究

    仝禹;张洪泽;李栋圣;柳艳杰;王洪波;

    本研究通过将石墨尾矿与玄武岩纤维复合掺入水泥砂浆中,通过设计多组对照配合比,探究石墨尾矿掺量与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抗压、抗折,耐腐蚀试验,系统评价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石墨尾矿掺量<30%时,砂浆的强度与玄武岩纤维掺量成正比;当石墨尾矿掺量为20%,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时为改良BF-GT水泥砂浆的最优掺量;石墨尾矿与玄武岩纤维的复掺对于改善水泥砂浆的抗腐蚀性效果显著。

    2025年07期 v.53 38-4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RWEQ模型的陕北植被覆盖因子及对风蚀影响分析

    姜蕊;

    本文为了研究陕北植被覆盖因子特征与对风蚀影响,为水土保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基于陕北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在分析陕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因子的基础上,采用RWEQ模型,对不同植被盖度对风蚀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陕北的植被覆盖因子为0.040,植被覆盖度>25%时便可抑制风蚀产生,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为陕北水保治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7期 v.5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辽阳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马嘉彬;

    文章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等子系统选择20个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辽阳市7个辖区2015—2022年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辽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仍处于短缺状态,其中弓长岭区水资源承载力达到协调状态,辽阳县、灯塔市、宏伟区和白塔区处于短缺状态,其他分区则处于匮乏状态;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子系统承载力存在明显差异,应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通过制定差异化的用水策略提升整体承载力的提升。

    2025年07期 v.5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掺矿粉与粉煤灰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研究

    齐平;

    文章通过测试流动性、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等指标,探讨了矿粉与粉煤灰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30%时可以改善拌合物流动性和抗分散性,但会使强度降低,并且掺量越高强度降幅越明显;复掺矿粉与粉煤灰能够提高抗分散性,但会使流动性略差,综合考虑分散性、流动性和强度,单掺粉煤灰的最优掺量为20%,复掺矿粉与粉煤灰时以1∶1的比例最优,可以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指导。

    2025年07期 v.5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海城市浑河生态系统健康调查评价研究

    宋岩;

    研究从“水”、“盆”、“社会服务功能”和“生物”等方面,调查评价了海城市浑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海城市浑河河流健康总评分为79.253分,依据评定标准达到健康等级,虽然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盆”功能,但生物状况依然薄弱,仍需采取更多措施来改善浑河生物多样性,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全面健康。

    2025年07期 v.53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贝叶斯线性回归模型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预测

    苏明明;

    由于传统工程造价预测方法往往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经验估算,受到数据时效性、完整性等因素限制,难以准确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提出基于贝叶斯线性回归模型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预测。通过决策树算法选取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特征。构建一个贝叶斯线性回归模型,以关键影响因素特征为自变量,以工程造价为因变量,通过模型学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对未来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的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贝叶斯线性回归模型下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仅0.38%且决定系数为0.9798,预测性能优越。

    2025年07期 v.5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半分布式BP网络模型的白石水库洪水预报研究

    睢璐璇;

    文章结合白石水库流域特点,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并避免集总式模型局限性的半分布式BP网络模型。通过利用DEM和Arc GIS软件,结合自然流域分水线和水文站数据,实现了流域的精细划分,然后创建BP网络结构预测了入库断面和各子流域断面的流量数值,并使用逐步回归法筛选输入层数据,以准确识别洪水预报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白石水库洪水预报中,该半分布式BP网络模型展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研究成果能够为提高流域洪水预警和管理效率提供支持,为未来洪灾风险控制和应对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7期 v.5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小海子水库旱警水位分析研究

    姚山虎;

    文章针对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小海子水库抗旱调度需求,开展旱警水位多方法对比分析。基于灌区历史旱灾调查与来水量频率分析,选定2004年为典型干旱年(75%来水频率)。通过典型干旱年法、最大值法和综合法分别确定旱警水位,研究表明,以综合法确定小海子水库旱警水位更加合理可靠,可为干旱区水库抗旱调度预警指标确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形成的多方法比选模式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价值。

    2025年07期 v.5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时序InSAR的误差分析

    白永超;周丹;孙功岩;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因其高精度、大范围监测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但其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直接影响形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文章分析了时序InSAR技术中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空间基线误差、多普勒中心去相干、数据处理误差、噪声误差、大气效应、外部DEM误差及地理编码误差,探讨了各类误差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误差抑制与校正方法,如多源数据融合、相位解缠优化、大气参数建模等。研究表明,通过改进算法模型(如SqueeSAR、TCPInSAR)与多平台协同观测(Sentinel-1/6、NISAR),可显著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形变反演精度。未来,结合深度学习与物理模型耦合技术,时序InSAR将在全球地质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大潜力。

    2025年07期 v.5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柳河(新民段)治理措施研究

    张守利;

    柳河是一条泥沙较多的河流,在柳河的治理中,泥沙是重点,也是难点。该文通过柳河演变、冲淤等分析,找出柳河泥沙造成的主要问题,借鉴黄河成功治沙经验,从治沙角度,提出柳河新民段治理新思路新措施,为柳河治沙积累经验和提供技术储备。

    2025年07期 v.53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水利工程结算审核的关键要点

    黄蕾;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周期较长,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核在资金支付把控上更显得关键和重要。提高水利工程结算审核的质量和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要准确判别结算审核的关键要点:合同条款、施工方案、工程变更、工程量、材料价格、签证单,更需要有专业的审核人员,才能避免国家的财政资金浪费,减少损失,为财政资金把关,更推进水利事业持续发展。

    2025年07期 v.5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那蓬河河道治理段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管德松;

    通过对那蓬河河道治理段的细致岩土工程分析,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力学参数。这些数据涵盖了土壤成分、结构、密度、渗透性以及岩石的硬度、裂隙发育状况和承载能力等关键指标。通过现场钻探、取样和实验室测试,深入了解了该区域地下的复杂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精确的数据支持。

    2025年07期 v.5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利工程防渗排水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黄志安;

    位于珠三角典型河网区且兼具挡潮排涝、水位调节与远程监控功能的五沙三村水利枢纽水闸,经现场检测与复核计算后,对其渗流安全、结构稳定性、抗震性能及运行管理状况予以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主体结构与排水系统总体安全可靠,只是存在局部结构老化、观测设施不足等情况,需在后期运行中通过加强关键节点维护以及提升智能化监测能力来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及应对洪涝风险。

    2025年07期 v.5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尤东新站减压井防渗处理效果分析及设计

    王琪慧;

    为分析减压井布置参数对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文章结合尤东新站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utobank建立渗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减压井贯入深度、回填料渗透性两种因素对渗流场分布特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泵站前池布设减压井可显著延长渗透路径,降低渗流坡降及最大水头势能;减压井贯入深度是影响减压井防渗效果的关键因素,减压深井因贯穿透水层底部可有效截断深层渗流补给,其减压效果显著优于浅井;回填料渗透系数直接影响排水效率,中粗砂滤料通过高渗透性实现高效导水,而细砂类材料易因渗透不足导致局部压力积聚。研究成果表明“深井+中粗砂”组合方案防渗效果显著,为透水地基泵站的渗控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7期 v.53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推广应用

  • 纳米压痕技术和数值模拟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

    倪显阳;

    纳米压痕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用于材料力学特性测试的方法,因测量的精确度较高,被广泛用于研究材料在微/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沥青混凝土这类多相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受微观结构、外部温度及荷载作用等因素影响显著,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全面捕捉其非线性响应。近年来,纳米压痕技术在混凝土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同时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些学者对纳米压痕试验进行数值模拟,为沥青混凝土的力学行为研究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分析途径。为了解纳米压痕技术在沥青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本文对纳米压痕试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综述其相关应用及发展趋势。

    2025年07期 v.53 96-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优化分析

    张宏博;王海峰;杨锦;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和可靠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可以客观的反映区域地下水水位动态。本文以石羊河流域现有地下水监测站为基础,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情况、站点运行情况详细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地下水评价及监管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文章为检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效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同时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025年07期 v.53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多因素耦合下的水库防渗堵漏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韦正义;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储存与调节设施,其防渗性能直接关系到水库的安全运行和周边环境的稳定。然而,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常受到多种因素的耦合影响,导致防渗堵漏问题复杂多变。文章旨在探讨多因素耦合下的水库防渗堵漏施工方案优化,通过深入分析地质条件、水文环境、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关键因素的相互作用,提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水库的防渗能力,保障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2025年07期 v.53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富水地层基坑分级轻型井点降水工法应用与效益研究

    魏明;

    富水地层基坑降水一直是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一大技术挑战,传统降水方法因效率低、成本高及环境扰动显著而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文章以分级渐进式轻型井段降水工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工艺原理、施工流程及实际工程应用,系统评估该工法的技术优势与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采用深井井点降水工法,通过分级渐进抽排地下水,显著提高了降水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土体变形及环境风险。结合滁州市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和来安县东柳排涝泵站项目的应用实例,验证了井点降水法在富水地层中的适用性与推广价值,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v.53 110-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生态联锁砖护坡技术在彰武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姚巨星;

    生态联锁砖是一种环保材料,具有高强度、透水性好、抗冲刷和抗紫外线等特点。护坡技术的核心是将生态联锁砖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堆砌在河道的护坡上,形成一个坚固的护坡结构。文章以彰武河道为例,通过现场实施护坡工程,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联锁砖护坡技术确实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和河道冲刷,提高了河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对于解决河道治理中的环境问题和提高河道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2025年07期 v.53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德才;

    混凝土防渗墙是水工建筑中一种重要的防渗技术,特别适用于小型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文章以崔家街水库为例,详细分析了防渗墙技术的施工准备、工艺流程、设计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检验等关键环节,通过深入了解和控制施工方法与工艺,可以提高防渗墙的设计及施工质量,保障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2025年07期 v.53 117-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单组分聚脲材料在奋斗水库中的应用

    刘景全;闫峰;吕福财;曹羽;王子申;

    奋斗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脲材料以其卓越的综合性能著称,不仅具备出色的力学强度,还拥有耐老化、防渗漏、抗冻融、抗冲耐磨及抗疲劳等多重优势。这些特性使其在水利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适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处理,以及混凝土结构裂缝和伸缩缝的修复与防护。文章描述了聚脲材料在奋斗水库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施工工艺及效果。

    2025年07期 v.53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阜新市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朱秀茹;

    阜新市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规划体系,使用J2EE搭建了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设计并建立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可以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搭建的应用支撑平台,能够为系统各项功能提供支持,通过开发河长App、Web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巡河小程序等多端联合应用模式,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有效推动阜新市河湖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河湖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为类似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7期 v.53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潘玉发;

    水电工程项目作为基础性民生工程,对于提高社会生产与建设,群众生活和工作等,凸显出较为重要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是当前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双碳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因此,在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旨在利用信息计划的数据处理收集等能力,致使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均具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特点,有效提高水电工程项目的应用价值及效率,并为水电工程项目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2025年07期 v.5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河道健康评价中多指标法在大凌河的应用研究

    梁雪;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河流状况,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用多指标方法评价分析了大凌河干流健康水平。结果表明,大凌河干流朝阳段、锦州段及整体河道健康评分为89.26、95.48,和91.44,均达到良好状态,多指标法是一种科学、全面、综合和可操作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为有效指导河流治理工作,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2025年07期 v.53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探地雷达技术在水利隐蔽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赵金凤;

    文章论述了探地雷达在检测水利工程隐蔽病害中的优势,分析了探地雷达图像中的隐蔽病害特征,以小汤河中游某水库大坝的探测实证为例,展示探地雷达技术在发现和验证隐蔽病害的显著效果。结果证明,探地雷达技术能够有效检测出空洞、脱空和严重松散区等隐蔽病害,为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和加固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为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支持。

    2025年07期 v.53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决策思考

  • 基于“供-流-需”的三江平原水安全河湖网络构建

    王婷;戴长雷;杨枭;敬杨;

    基于“供-流-需”框架,综合运用Invest模型和MCR模型,构建2010—2020年三江平原水安全河湖网络,旨在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安全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平原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产水量较高;中部松花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产水量较低;(2)水资源盈余区集中于西部鹤岗、西南部八虎林河及南部穆棱河流域,赤字区主要位于松花江中下游冲积平原;(3)乌苏里江流域在三江平原河湖网络中廊道数量最多,占据核心地位,其水质、水量及生态健康状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作为未来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为三江平原水安全格局的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7期 v.53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近65 a大连市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陈成;孙颖娜;祝恺;

    基于大连市8个气象站点1960—2024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计算得到大连市近65 a的极端降水指数数据,利用变异范围法(RVA)对所研究的6个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再通过累积距平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从时间、空间和周期上来分析大连市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市4项代表降水强度以及降水量的指数在这近65 a里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极强降水量指数R99p增幅最大,增长速率为8.89 mm/10 a;大连市的极端降水指数大部分为轻度改变程度,尤其RX1day和RX5day改变程度最轻,CDD指数改变程度较强,大部分为中度改变;在空间上除了持续干旱指数CDD,其余指数在研究区内都呈现自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周期性变化特征,它们的第1主周期平均为40 a以上的长周期,在第1主周期的时间尺度上大多经历了3次“丰-枯”交替变换,第2和第3主周期相似。研究结果不仅从时间、空间和周期上阐明了大连市近65 a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还可以为大连市的灾害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v.53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冻融与浸烘循环下的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赵提;

    研究采取冻融与浸烘循环试验,分析了服役过程中水工混凝土同时面临冻融与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劣化特征,并考虑先后顺序设置不同次数(0、10、20、30次)的浸烘预处理,探究其对混凝土后续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工混凝土的超声波速、动弹模量和质量会随着浸烘次数的增加明显显著降低,渗透系数则明显增加;通过浸烘循环模拟的干湿交替过程使混凝土内部产生了初始微裂纹,这不仅削弱了结构完整性,还提供了通道使水分更易于渗透和扩散,在随后的冻融循环中水分的冻结和融化会加剧初始微裂纹的发展,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使其抗冻性下降。

    2025年07期 v.53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与管理研究

    朱兴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对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水库大坝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高家村塘头组的雨棚水库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系统地说明了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系统投入运营后的效果证明了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实现了对大坝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提高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v.53 157-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水利工程造价概算中的风险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张琳予;

    水利工程造价概算中的风险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水利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复杂的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造价概算容易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项目各阶段的风险识别,可以有效预测潜在的成本波动和变化,并结合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调整。这种机制不仅帮助控制预算超支,还能提高项目决策的灵活性与准确性。研究提出了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动态调整的策略,旨在优化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确保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2025年07期 v.53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施工组织设计在中小型水库工程中的效能评估与优化策略

    丁磊;

    在中小型水库建设项目中,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快建设进度、节约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将现代化的施工工艺与管理手段相结合,优化中小型水库的施工组织设计,既可以提高工程的总体效益,又可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7期 v.53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的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分析

    王志爱;

    文章使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大凌河流域生态易损性、功能重要性和侵蚀危害性3个方面进行单层次评价,并全面分析了典型区域的水土流失风险。结果显示,从西到东水土流失风险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凌海市达到高风险水平,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流域的生态功能;多因子综合法能够全面考虑到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更准确地评估水土流失风险,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流域内的生态功能并降低生态风险等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7期 v.53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张伟亚;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导致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文章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自然、技术、管理、合同等风险,探讨了这些风险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应对策略,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有效防控风险提供指导,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2025年07期 v.53 171-17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全断面掘进施工对输水洞围岩风险识别评估

    张晓磊;

    全断面掘进施工是一种常用的隧洞施工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研究以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为例,构建了一个施工围岩失稳风险故障树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该隧洞工程围岩失稳的风险项。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涌水与岩爆是影响水库输水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风险项目。高压涌水可能导致围岩的胀缩变形和冲刷侵蚀,进而引起失稳;岩爆则可能导致围岩的破裂和塌方,加剧失稳的程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两个风险项,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降低风险。

    2025年07期 v.53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深圳市新大海堤工程重建与生态修复设计研究

    徐奔;

    文章以深圳市新大海堤工程为对象,系统剖析其防潮标准不足、结构安全隐患及生态协调性缺失等核心问题,并提出多目标协同重建方案。结果表明:现状海堤防潮标准仅50 a一遇,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有裂缝、堤脚淘刷等缺陷,消浪设施缺失,且存在生态阻隔、功能矛盾。重建方案将防潮标准提至200 a一遇,堤顶标高优化至4.15 m,通过差异化断面设计,融合多种护面,构建多样生境,兼顾消浪防护与生态修复。针对地基液化,采用综合处理技术;排水系统形成封闭式网络。工程统筹多方面提升,提供技术范式。

    2025年07期 v.53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水利施工中超大断面导流洞围岩支护技术优化研究

    侯超;

    针对水利施工中超大断面导流洞围岩支护难题,依托某I等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展技术优化分析。针对III、IV、V类复杂围岩条件,提出锚杆(Φ6钢筋,L=5 m)、挂网喷射混凝土(C25,厚度25 cm)及钢拱架(I20工字钢,间距1 m)联合支护方案。有限元仿真表明,喷射混凝土厚度增加至25 cm时,拱顶最大位移由3.27 cm降至2.37 cm(降幅24.5%),应力集中系数从1.8降至1.2;实际监测显示,IV类围岩段最大水平位移2.8 cm(仿真值2.37 cm,偏差15.4%),渗流量降低80%。研究证实,该支护体系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最大位移≤3.27 cm),提升稳定性,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53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弧形闸门支臂结构共振模式与识别

    余舟;

    水利工程中的弧形闸门在启闭阶段或部分开启时会承受周期性的水流脉动荷载作用,可能会引发闸门支臂结构不同模式的共振。文章基于结构力学原理提出了复杂钢闸门的简化计算模型便于数值模拟,同时建立了控制支臂模型运动模式的非齐次Mathieu-Hill方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弧形闸门支臂结构普通共振与参数共振模式的响应特征,对实际工程中弧形闸门支臂结构共振模式的识别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07期 v.53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