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铖楠;甯子豪;李菲菲;邹泓涛;
颗粒的沉降速度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际颗粒形状复杂多样,现有理论基于球形颗粒的假设并不适用于预测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形状效应对颗粒沉降特性的影响亟待深入研究。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粒径、Corey形状系数、长宽比对颗粒沉降速度的影响规律,与前人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经典的颗粒沉降速度公式引入Corey形状系数进行修正,提出了改进优化后的沉降速度预测公式,该公式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2025年09期 v.53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婷;戴长雷;杨枭;敬杨;
三江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然而,随着农耕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以InVEST模型为核心计算模块,导入1985—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自然环境数据,模拟该时期三江平原产水情况。研究发现:1985—2020年三江平原地区产水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产水量分布大致为西北、西南地区较高,中部松花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较低。25 a间,1985年区域产水总量为161.73×10 m~3/km~2,到2020年增加至220.52×10 m~3,区域产水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9年达历史峰值223.17×10 m~3。研究期间内平均产水量与产水量峰值走向趋势与总产量大致一致,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的水资源调控及未来重点工作方向提供数据参考。
2025年09期 v.5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蔡旭宇;
为了提升堤坝抗洪能力,研究采用格宾石笼进行堤坝维护。首先是对格宾石笼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Geo-Studio工程数模分析软件来构建格宾石笼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格宾石笼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验分析中,格宾石笼抗滑安全系数为1.15优于浆砌石的0.85。在组合方案测试中,宝塔式在抗滑性上具有优势,但墙背直立式在稳定性表现更好。可见,格宾石笼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研究将为河道维护与堤坝抗洪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9期 v.5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蔡志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水利工程的功能转型与升级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水库降等的必要性、水库由灌溉功能向生态与防洪协同功能转型的工程设计、防洪体系优化方案及综合效益评估,文章以惠东县鸡笼山水库降等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分析区域发展的水利工程规划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规划,老旧水库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显著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9期 v.5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程满足;
在远距离工况下采集土坝数据时,数据精度偏差是引起变形计算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导致最终变形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为此,开展了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加固土坝变形监测技术研究。三维激光扫描仪-FARO Focus3D X330执行对土坝原始点云数据的远距离获取,借助其性能保障原始数据的精度。利用刚体变换矩阵对不同扫描仪站点的点云集进行拼接时,通过ICP算法对点之间的距离误差进行最小化迭代,输出统一坐标系中的完整点云模型。计算靶点点云位置偏差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布,确定土坝的变形情况。在测试结果中,应用设计监测技术实现了对土坝不同方向上变形情况的准确监测。
2025年09期 v.5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安泽;
为实现木浪河水库防洪调度,提升木浪河水库的安全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防洪调度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实现水库的防洪扩建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a一遇、500 a一遇和1000 a一遇的洪水调度中,调度后的水位分别降低了4.3 m、4.1 m和3.1 m,水库流量分别降低了1144 m~3/s、1746 m~3/s和3900 m~3/s。可见使用调度模型能够显著降低水库的洪灾风险,提升水库安全性。这对水库的防洪调度安全性提升研究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025年09期 v.5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鲁刚;
研究针对尼山水库地区复杂的水资源调配需求,构建一个高效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模拟水资源调配方面表现最佳,其纳什效率系数达到0.85,均方根误差降至0.10。模型总效益达到5692万元,其中减少洪灾损失1254万元,增加灌溉收益1564万元,增加供水收益2031万元,生态补偿与旅游收益843万元。该模型在水资源优化调配中的高效性为尼山水库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v.53 28-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何静;
为推动乌江库区水资源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研究对水文特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发电-生态-防洪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实验显示,库区年均径流量减少速率为1.23 mm/a,下游人类活动贡献率达47.85%。优化调度模型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三种情形下的发电量分别提高了8.77%、18.57%和17.76%,生态缺水量分别降低了31.25%、36.54%和46.97%。结果表明,水文演变受自然和人为的共同驱动,研究结果为梯级水库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v.5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江云;
针对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坝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温度场,且在低温环境下容易产生裂缝,进而影响坝体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研究通过有限元法对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水库大坝的应力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仿真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最大为0.9℃,最小为0℃。根据仿真实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温度应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确保结构抗震性和耐久性结构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025年09期 v.5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匡朝正;
为探讨水利大坝高边坡的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分析了大坝高边坡开挖和支护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大坝高边坡开挖支护会同时受到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联合影响,施工难度较大。工程土方开挖采取人工配合反铲式挖掘机,石方开挖采取液压破碎锤破碎和钻爆法,开挖出露的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及时跟进喷播支护,有利于避免高边坡岩体顺层滑塌,更好地保护大坝高边坡工程质量,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2025年09期 v.5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董益男;韩雷;李树航;赵培哲;吴熔坤;王正君;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频发,水库溃坝已经成为威胁流域安全的重大隐患。为针对水库大坝在遭遇超标准洪水、自然灾害等极端风险的防洪需求,本文以某大型水库为研究对象,考虑逐渐溃坝和瞬时溃坝两种溃决形式,其中逐渐溃坝采用DB-IWHR计算程序模拟溃口流量过程,瞬时溃坝采用相关经验公式来计算,随后利用HEC-RAS软件非恒定流模型进行洪水演进分析,并展示可视化结果。通过模拟,得到下游村镇峰值流量、最大流速、最大水深及淹没范围。结果表明:逐渐溃坝溃决时间较长,具有持续破坏能力,对下游影响时间较长;瞬时溃坝短时间内溃口流量增大,对下游的危害更大。研究结果可在极端条件为管理部门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快速疏散转移下游居民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9期 v.53 46-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炜;顾闽;贾淑彬;陈建楠;
为提升小型灌区农作物种植信息的遥感提取精度与效率,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快速识别水稻种植区域的技术方案。传统灌溉面积统计方法依赖于实地考察,耗时且成本高,而遥感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大范围的替代方案。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农场经济州灌区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2光学遥感卫星高分辨率影像资料,结合物候信息,通过分析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的时间序列特征,成功提取了研究区域内水稻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月平均取值后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相较于S-G滤波平滑算法,两者均可较好保留水稻的物候变化特征;(2)利用Sentinel-2影像的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特征,与Google Earth Engine(GEE)相结合,可以快速便捷地对小型灌区进行作物物候提取,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3)采用阈值法分析月均NDVI与NDWI的遥感解译方法对水稻的物候提取效果较好,有潜力进行南方灌区以水稻为主的种植结构的遥感解译。
2025年09期 v.53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罗松;
水轮机导叶的漏水量是评价中大型水轮机制造、安装和维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机组安全运行和电站风险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文章在实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斜井法对亭子口水电站2号机组导叶漏水量进行试验测试与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亭子口水电站2号水轮机组,在额定水头73 m时,活动导叶漏水量测量结果为1.32 m~3/s。该机组额定水头下的漏水量,接近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也满足该电站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技术标准,在水轮机运行时间超过8000 h后,活动导叶的最大漏水量≤1.68 m~3/s。该试验研究为电站2号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质量检修提供相关技术依据,也为其他电站研究导叶漏水量提供了相关技术指导和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v.5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彭栋;夏小林;张靖雨;陈应健;
以安徽省定远县张山小流域径流观测场5种水土保持措施为研究对象,收集坡面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水保措施对黄褐土坡地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针对黄褐土坡耕地,合理采取灌木林、顺坡垄作、横坡垄作、降坡顺坡垄作、降坡横坡垄作等水土保持措施均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同等情况下,灌木林减流减沙效益优于垄作措施,横坡垄作减流减沙效益优于顺坡垄作,3°小区减流率和减沙率均优于8°小区;对于适量降雨下的坡地,灌木林、顺坡垄作、横坡垄作、降坡顺坡垄作、降坡横坡垄作等5种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显著;对于强降雨下的黄褐土坡地,灌木林、顺坡垄作、横坡垄作、降坡顺坡垄作、降坡横坡垄作等5种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果不理想。
2025年09期 v.53 61-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陆晴青;
文章从分析河道底泥的各类污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各类污染的源头及其潜在风险,并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及其综合应用。研究指出,针对特定污染物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并结合污染状况、环境条件和技术可行性进行决策,对确保修复效果至关重要。最后,对河道底泥污染修复技术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及进行后期监测与效果评估,以提升河道底泥污染修复技术水平,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2025年09期 v.5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石清;程玉洁;
以安徽省含山县得胜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研究基于生态景观理念的河道治理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得胜河20 a一遇设计洪水工况下,步行栈道、观景平台等工程最大壅高水头仅0.00177 m,局部冲刷深度最大为0.40 m,对防洪安全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合理规划设计生态景观工程,可兼顾防洪安全与生态、景观效益,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5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涂图;侯世超;
地基处理是保障泵站工程安全性与功能性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贯穿于结构稳定性、抗灾能力及长效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研究以安徽省某排涝泵站为工程案例,站址地层中包含粉细砂层、淤泥质土软弱夹层、浅表砂卵砾石层等,采用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换填、混凝土防渗墙联合处理方案系统性的解决地层中存在的承载力不足、渗透失稳、地震液化严重等问题,并针对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方案提供了成桩设计参数。
2025年09期 v.5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魏琳帆;李康;
结合某箱涵工程实例,采用ANSYS和AutoCAD建立6×3的多边形网格,导入到SAP2000中建立六面体实体单元,从而实现了不规则复杂结构在SAP2000中的三维建模。采用SAP2000中的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对箱涵结构进行模拟,经计算得出结构内力和应力,从而实现箱涵配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53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文盛;
文章介绍了防渗墙厚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其使用年限的关键因素,阐述了防渗墙混凝土需满足的物理力学指标。在施工部分,从施工准备、平台搭建、成槽工艺选择、槽段连接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管理、预埋钢管与质量控制到后期处理与验收等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防渗墙施工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旨在为水利工程中防渗墙施工及后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2025年09期 v.5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熊家靖;
山区河流低水测流槽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文监测设施,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河流环境保护。低水测流槽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合理的槽形、尺寸选择、流量测量精度及易于维护等方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河流的流态、地形特征及自然环境条件,以确保其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正常运行。此外,还需关注槽道的材料选择与耐久性,以确保测流槽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
2025年09期 v.53 83-8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辉;周耀刚;
文章介绍了原南方野生动物养殖场地块项目基坑开挖施工中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巡视检查、裂缝监测、位移监测等手段),并通过位移监测数据及关系曲线分析,得到一些关于基坑开挖的监测经验和结论,对该基坑开挖和施工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关键作用。
2025年09期 v.5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袁洪梅;
传统灌溉技术并不满足当前节水需要,因此研究以贵州山区现代水利赤水市金钗石斛示范园工程为例,提出管道式喷灌系统水力模型及喷头选择方案。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研究提出的系统的平均节水率为16.73%。并且模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了19.94%,土壤含水率稳定性提高了7.92%。系统运行成本降低了14.69元/hm~2,运行能耗降低了3.12 k W·h/hm~2。研究有效提升了灌溉系统的节水效率,为山区的农田节水灌溉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09期 v.5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震;李方慧;李灏文;张静文;李泽志;
文章对Q355B圆钢管的侧向抗冲击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将已有的圆钢管冲击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型分析进行对比,确保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此方法对Q355B圆钢管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在不同冲击速度、冲击位置、径厚比和跨度对圆钢管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冲击力峰值和跨中位移也随之增加。冲击速度由4 m/s增加到8m/s时,冲击力峰值、跨中位移分别增加77.3%和151.6%。此外,随着径厚比的减小,冲击力峰值和跨中位移也随之减小。当径厚比由30减小到15,冲击力峰值下降23.4%,跨中位移减小60.2%。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结构在遭受侧向冲击工况下的安全评估与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v.5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伟;
针对某供水二期工程倒虹吸施工期温度场及应力开展研究,该工程5号倒虹吸段采用DN1000 mm钢管,全长4133.80 m。仿真分析以C30W6F50混凝土为对象,考虑分层浇筑、施工间歇及水化热等因素。模型基于直角坐标系,取管身1/4区域,时间步长8 h,计算70次至顶板浇筑后第6 d。结果表明:混凝土温度峰值41.8℃出现在浇筑后第3~4 d,底板与墙体内外最大温差约6℃,应力集中部位拉应力接近抗拉强度阈值,采取优化措施后有效控制风险。
2025年09期 v.53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赖锡珠;陈晋琪;李凤滨;范建强;李桂良;黄文舜;
本文以福建省永安市上石村的洛溪为研究区域,进行光唇鱼的栖地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2021—2023年之间,涵盖四季。调查方法采用诱捕法,以市面贩售的透水圆型笼具搭配饵料来引诱光唇鱼。在调查过程中,记录笼具捕获的光唇鱼数量、流速(V)、水深(h)及河床质粒径(d)等水文参数,并根据捕获的光唇鱼数量计算栖地适合度,进而统计分析栖地适合度与水文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光唇鱼在水深h=40~60 cm、流速V=0.09 m/s、底质粒径d=20~30 cm有最高的栖地适合度。光唇鱼是在福建河川上游常见的原生鱼种,调研结果所呈现的水文参数的最佳栖地适合度,可作为光唇鱼的生态复育及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重要参考。
2025年09期 v.53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宗儒;周浩;
本文在某防洪工程中通过结构创新与智能控制技术融合,因地制宜,设计一种新型液压顶升式闸门及布置方式,该型闸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闸门及布置方式在旱地防洪闸布置中的局限与不足,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前提下、兼顾景观要求,为解决工程所在地水患问题,提高区域防洪能力,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也为同类型工程及闸门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9期 v.5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林仙杰;
小型水库输水隧洞建设中,传统隧洞开挖方式存在施工难度大、环境影响严重以及工期长等问题,非开挖定向钻孔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浦城县姚家际水库为例,分析了穿越轨迹设计,轨迹探测控制,导向孔钻进,扩孔回拖,孔道注浆等关键技术应用及设备选型,工程实践表明,非开挖定向钻孔技术穿越精度优于规范要求,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环境影响微小。该技术在山区复杂地形与地质条件下表现出高精度与高效率的优势,为小型水库新建输水隧洞提供可靠技术路径,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v.5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冯艺;
文章聚焦于河道整治工程中的顶管技术应用,对工程概况、现状以及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工程面临的地质环境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层和下伏基岩,针对这一复杂地质条件,提出了3种施工方案:河道山体段大开挖方案、河道山体段隧洞方案以及河道山体段顶管方案。经过深入比较,顶管方案因其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优势被选为最优方案。在管材选用上,综合考虑了工程需求、材料性能及成本因素,选择了焊接钢管DN3000和II级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DN3000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进行了顶管顶力及结构计算,为顶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工程顶管施工采用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进行,有效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2025年09期 v.53 115-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戴瑞景;
文章针对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防渗措施开展研究,旨在有效解决坝体渗漏问题,确保大坝安全运行。采用低弹模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结合帷幕灌浆和充填灌浆等辅助措施全面提升防渗效果。其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通过“三钻两抓法”成槽工艺、泥浆护壁、连续浇筑等方法进行。通过对多个监测断面渗流观测数据整理,包括坝体渗流压力和绕坝渗流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坝体渗流量显著降低,浸润线大幅下降,防渗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渗流性态稳定。研究表明,低弹模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石壁水库大坝防渗墙中应用是有效的,对于保障大坝安全方面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为类似土石坝防渗加固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
2025年09期 v.5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潘俊丞;
水文资料是洪涝灾害应急决策的基础,通过对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能够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观测站点提供的降雨、河道流量、水位等资料,为防洪减灾提供依据,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将遥感与气象预测相结合,进行流域水文要素的综合分析,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精度与合理性。所以,建立科学的水情监测与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年09期 v.53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博;吴及;
研究旨在通过平推法直剪试验,系统分析花滩子水库工程区域微风化灰岩的强度特性。通过计算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分析岩体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微风化灰岩的峰值剪应力在0.840~4.33 MPa之间,抗剪断峰值强度在2.978~7.931 MPa之间,表明岩体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岩体在剪切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变形和塑性流动阶段,最终达到破坏。研究通过平推法直剪试验,揭示了花滩子水库工程区域微风化灰岩的强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09期 v.53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德成;堵传茹;
智慧水利体系“2+N”架构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能够显著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数字化进程、网络协同能力及智能决策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技术支撑。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BIM与三维GIS融合的水利数字孪生系统实施路径,通过搭建场景化数据引擎驱动的智能模型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融合,并设计开发标准化数据接口矩阵,有效适配多样化业务场景需求。文中系统阐释了技术方案的实施路径与技术方法论体系,并以关门嘴子水库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为实证对象,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工程智能化转型中的革新价值,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
2025年09期 v.53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小龙;
文章阐述了某城市湖泊景观提升工程中的防洪排涝站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提升湖泊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并优化景观效果。设计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遵循安全性、功能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确保防洪排涝站能够抵御设计洪水标准,满足防洪排涝与景观融合的需求。设计过程中,明确了设计特征水位及流量、工程地震烈度、地质资料等关键参数,并据此确定了工程等别、建设标准和选址选线方案;主要建筑物选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安全、运行效率及景观协调性。工程布置详细规划了泵站、防洪闸等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与布局,并进行了详细的稳定性及应力计算,包括泵站稳定性、防洪闸稳定及应力、整体稳定及渗流稳定分析,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
2025年09期 v.53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颜;卢志明;
云南省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库渗漏问题突出,合理的防渗方案对保障水库发挥正常效益起着关键作用。以云南省岩溶地区某水库为实例,针对其存在的岩溶渗漏问题,基于详细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防渗方案的设计,同时为合理评价水库防渗措施的效果开展了渗流模拟,可为类似岩溶地区水库的防渗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5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健;
针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中混凝土输送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研究提出引入负压溜槽技术来优化混凝土的输送和浇筑。以大方县白岩水库工程为例,结果表明:滑升距离达240 mm,滑升间隔时间为18 min,面板浇筑平均速度为1.8 m/h,最大滑升速度控制在2.7 m/h,均优于规范要求。施工质量评估显示,混凝土面板抗压强度达30 MPa以上,无渗水,表面平整。负压溜槽输送量达180 t/h以上,物料分离效果达94.3%。综合表明,改进的施工设计能满足工程要求。
2025年09期 v.53 143-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余国栋;
研究针对中小河流河床疏浚和生态护岸的综合整治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沙田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其实施过程、技术措施及管理策略。首先对沙田河的当前生态状况和水文特征进行了评估,识别出河床淤积、岸坡侵蚀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工程采取了综合疏浚与生态护岸相结合的模式,采用格宾石笼护脚与撒草籽护坡的设计方案,增强了河岸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态效益。文章强调了在河道治理中需要平衡工程技术与生态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监测与评估、公众参与及生态修复等,旨在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2025年09期 v.53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长燊;
当前地下水超采问题的频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优化六盘水市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研究构建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一种综合开采方案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中,浅层含水层、深层含水层、基岩含水层以及综合开采区域的水位最大降幅分别为-2.3 m、-4.0 m,-1.3 m以及-2.8 m。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含水层在开采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研究为六盘水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v.53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方辉;
以深圳龙岗区茅湖水库为例,对其水工结构管理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库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岸坡天然状态稳定,蓄水后局部可能坍岸,无大规模滑坡风险,库盆无渗漏地形基础,但坝体、坝基及坝肩存在渗漏风险;坝体整体稳定,溢洪道地基抗冲刷能力差,输水涵管存在破损、腐蚀、漏水问题。大坝坝体素填土压实度、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物质组成、压缩性及密实程度均匀性较差;坝体结构整体稳定,混凝土护坡等无明显变形;溢洪道泄洪不畅,输水涵管存在漏水、腐蚀等问题,启闭机可靠性低。坝体素填土及坝基残坡积砾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多属中等透水,防渗不达标,存在渗漏通道及绕坝渗漏风险,渗流总量偏大,但渗透稳定满足要求。
2025年09期 v.53 156-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蒲宇强;梁美齐;杨锋;闫皓;倪炳波;
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对其所处区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湿地水质净化领域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汇总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当前湿地水质净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评估、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以及海绵城市、人工湿地建造等方向。系统分析了湿地对悬浮物、沉积物和营养盐的净化原理与相应的净化过程,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物和微生物所产生的复合影响。最后基于目前湿地水质净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与不足,提出了应对未来复杂情景下的水质净化研究新方向,可为区域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科学调配提供科学支撑。
2025年09期 v.53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鑫;王博;
河道治理是补齐沙千河防洪短板,重塑流域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针对沙千河长沙集镇河段暴雨短时集中、河道槽蓄能力低和洪水灾害损失严重等问题,结合治理河段防护标准及设计洪水成果,将防洪与生态修复有机融合,提出新建生态堤与河道清淤相结合的生态治理方案。优选的格宾网生态堤具有良好抗冲性能,在提升沙千河防洪和行洪能力的基础上,合理修复和保护了流域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设计方案可为生态环境友好型美丽河湖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09期 v.53 168-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谭永杰;
为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引入网格参数寻优算法(Gridsearch)的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预测方法。首先引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风速序列进行分解,再将分解后的模态分量其分别输入到LSTM模型中进行预测,并利用网格参数寻优算法调整模型超参数,最后将各模型输出结果进行模态重组以获得预测风速。以共和风电厂为例进行分析,并与LSTM、GS-LSTM、EEMD-LSTM预测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减小预报误差(RMSE由1.411 m/s降至0.696 m/s),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2025年09期 v.53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梦云;
新疆牧区水利建设起步较晚,2010年以来启动“定居兴牧”水源工程和骨干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对促进牧民定居、增加牧民收入、实现草原生态修复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梳理了新疆牧区水利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取得的成效和当前牧区水利面临的问题,从争取资金支持、加强草原保护、健全水利工程管护模式、开展人工草地灌溉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2025年09期 v.53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磊;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双重背景下,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抚州市为例,简要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重点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以海绵城市建设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海绵城市建设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技术路径,旨在为我国同类地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2025年09期 v.53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旭;杨大鹏;
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不仅是空间与设施的整合,更是对水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时代诠释。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景区需跳出传统水利工程的单一功能框架,将水的自然属性、人文价值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打造活力空间。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出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阶段要重点把握功能性、工程性、观赏性、服务性、文化性、旅游性“六个特性”。
2025年09期 v.53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白芸菲;陆金琦;孙源;
文章系统对比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与DBB(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中的技术经济特性。通过全生命周期视角解析两种模式的实施效能,重点揭示合同架构对疫情、政策调整等外部风险的响应机制差异。以实际建设管理为例,EPC模式通过一体化管理确实可以有效缩短建设及发电投产工期,但总价控制的刚性原则导致政策合规成本转嫁风险增加20%左右; DBB模式依赖业主协调能力,界面管理成本占总投资1.2%~1.8%,但分阶段调价机制可缓冲35%以上市场波动损失。针对系统性风险处置困境,文章创新提出“三维风险分级响应模型”,并设计“基础价+触发式调价”复合合同结构。研究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模式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工具。
2025年09期 v.53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